张德芹“工作调整”辞职,陈华接棒能否续写“飞天”神话?
“铁打的茅台,流水的掌门。”2025年10月27日傍晚,贵州茅台(600519.SH)一纸公告让资本市场瞬间聚焦:董事长张德芹因工作调整辞去公司全部职务,辞职报告送达即刻生效;几乎同时,贵州省人民政府下发文件,推荐中国贵州茅台酒厂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现任党委书记陈华为新任董事长人选,至此,上任仅513天的张德芹时代戛然而止,茅台正式进入“陈华时间”。
闪电辞职:官方口径下的“工作调整”
公告寥寥数语,将张德芹的去因归结为“工作调整”,但在外界看来,这一措辞既留足想象空间,也延续了茅台人事更迭的一贯低调,从2024年5月29日接棒高卫东,到2025年10月27日交棒,张德芹在任不足一年半,成为近20年来任期最短的茅台董事长。
回顾其任期,茅台业绩依旧“硬核”:2024年营收1645亿元,同比增长17.2%;净利857亿元,同比增长18.5%;飞天茅台批价稳居2700元以上,市值一度突破2.3万亿元,渠道利润挤压、年轻化焦虑、ESG评级落后等隐忧始终挥之不去,市场猜测,张德芹的“离开”或许不仅是简单的人事轮动,更可能与贵州省对大型国企“三年改革行动”收官阶段的考核、干部轮岗交流有关。

接棒者陈华:从“煤炭老兵”到“酱香掌门”
与茅台传统“内部提拔”不同,1967年3月出生的陈华是地道的“跨界派”,履历显示,其职业生涯起步于盘江煤电,历任矿长、总经理、党委书记;2014年转任六盘水市副市长,后执掌贵州省能源局,2022年调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。
“能源系”背景让陈华在贵州国资体系内以“改革派”著称:主导过盘江煤电债转股、煤矿智能化改造,更推动贵州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型,茅台内部人士透露,陈华到任集团后,已悄然启动“数字化供应链”与“零碳酒园”两大项目,并数次带队赴五粮液、泸州老窖调研,透露出强烈的“竞合”与“赶超”信号。
市场关心的是,陈华能否把能源领域“降本增效”的凌厉作风,复制到茅台看似“躺着赚钱”的舒适区?答案或许藏在贵州省此次人事安排的深层逻辑里:茅台已不只是一瓶酒,而是贵州财政的“压舱石”、乡村振兴的“发动机”,当“双碳”战略、共同富裕成为新的政治KPI,茅台必须跳出“高价+稀缺”的单一路径,找到第二增长曲线。
张德芹的“遗产”与“未竟之题”
在茅台内部,张德芹被评价为“技术派+务实派”,上任伊始,他提出“五线生态”战略:

- 生产端:扩产3万吨酱香系列酒,缓解长期供给缺口;
- 渠道端:上线“i茅台3.0”,数字营销占比从28%提升至45%;
- 品牌端:推出生肖茅台、二十四节气酒,抢占年轻客群;
- 投资端:设立50亿元产业基金,布局生物技术、包装新材料;
- ESG端:首次发布中英文双语《可持续发展报告》,目标2030年碳达峰。
硬币的另一面是:
——飞天茅台终端价与出厂价剪刀差依旧超过1500元,渠道暴利滋生“黄牛”顽疾;
——系列酒营收占比不足13%,“第二支柱”远未成型;
——市值管理陷入“高位横盘”,机构持仓比例连续三个季度下滑。
这些“未竟之题”悉数交到陈华手上。
资本市场:短期“情绪杀”与长期“改革牛”
公告当晚,贵州茅台美股ADR应声下挫2.7%,次日A股低开1.4%,但尾盘跌幅收窄至0.66%,成交额放大至53.5亿元,显示多空博弈激烈。
券商观点迅速分化:
乐观派认为,贵州省让“改革派”陈华全面掌舵,预示茅台将加速“二次创业”,包括股权激励、子公司分拆上市、国际化并购等工具箱有望打开;
谨慎派则担忧,跨界高管面临“酱香工艺+品牌文化”高壁垒,若强力改革触碰传统经销体系,可能引发批价波动,进而影响财政税收。
“短期看情绪,中期看政策,长期看品牌。”招商证券食品饮料首席于佳琪在研报中直言,茅台的“超级护城河”仍不可替代,人事变动更多是“政治周期”而非“经营周期”,维持“强烈推荐”评级,目标价1800元。
下一站茅台:三大悬念待解

- 价格:飞天茅台会不会“提价”?
陈华在能源系统期间曾推动电煤价格并轨,被贴上“价格改革”标签,市场猜测,其到任后或借“市场化”之名,推动飞天出厂价上调至1499元/瓶以上,进一步压缩渠道暴利。 - 渠道:电商化会否“动经销商奶酪”?
“i茅台”目前贡献营收不足8%,但张德芹已埋下“直营扩围”伏笔,陈华若延续“数字化”思路,可能引入更多直营旗舰店、平台电商旗舰店,引发传统经销商反弹。 - 多元:茅台会不会“不务正业”?
贵州省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提出,打造“酱香舰队”,让茅台成为一艘“航母战斗群”,陈华擅长资本运作,不排除推动茅台集团控股贵州习酒、贵州珍酒,甚至跨界新能源材料(如酒糟制氢)的可能。
结语
茅台的每一次换帅,都是一场关乎贵州经济、资本市场、消费者情绪的多重博弈,张德芹的闪电辞职,为这艘“酱香巨轮”按下了改革加速键;陈华的接棒,则让外界对茅台的“第二曲线”充满期待。
历史经验表明,茅台的股价短期看政策、中期看供需、长期看文化,只要“飞天”仍是那瓶难以复制的“液体黄金”,董事长的更替不过是长河中的一朵浪花,但浪花背后,贵州省政府、资本市场、消费者都在等待一个答案:
当“双碳”与“共富”成为时代主旋律,茅台的下一口“酱香”,能否依旧“飞天”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