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中美关系校准航向的一次关键沟通
北京时间5月30日晚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马尔科·鲁比奥通电话,此次通话是鲁比奥就任国务卿后中美高层首次直接沟通,持续约90分钟,议题覆盖双边关系、地区热点与全球治理,被外界视为“校准航向”的重要节点。
开场“交底”:红线与愿景同步亮出
据外交部通报,王毅在通话伊始用“三个一”定调:
“中美两国只有一个地球可以共享,只有一个体系即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,也只有一个秩序即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。”
王毅强调,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,要求美方把“不支持‘台独’”的承诺落到具体政策、具体行动,而不是“说一套做一套”。
鲁比奥则回应,美方“理解台湾问题的敏感性”,重申美国长期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,同时表示愿与中方建立“有规则的竞争通道”,防止误判。

经贸与科技:从“脱钩”到“去风险”的措辞之争
双方用近三分之一时间讨论经贸科技议题,王毅指出,华盛顿近期在半导体、新能源、人工智能等领域对华追加限制,实质是“去中国化”,其结果将是去机遇、去稳定、去合作,他提出“三停止”:停止无理制裁中企、停止干扰两国人文交流、停止升级投资审查。
鲁比奥则解释,美方措施出于“国家安全考虑”,并非全面遏制中国发展,并首次提出“小院高墙2.0”概念,称愿就技术出口管制清单与中方建立“技术性磋商机制”,每季度交换一次评估意见,避免“意外外溢”,该提议被中方记录为“后续跟进事项”。
乌克兰与中东:交换立场,各说各话
在乌克兰危机上,王毅重申中方“劝和促谈”立场,表示将派欧亚事务特别代表第二轮穿梭外交,欢迎美方同步采取“建设性缓和措施”,鲁比奥则敦促中国“发挥对俄独特影响力”,阻止所谓“朝鲜武器输俄”。
关于加沙局势,王毅呼吁立即停火、切实落实“两国方案”,并透露中方将再向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追加捐款,鲁比奥对中方人道援助表示肯定,但强调“任何持久方案必须确保以色列安全”。
芬太尼与禁毒:意外成为“潜在合作口”
出乎外界预料,双方就芬太尼问题取得初步共识,鲁比奥感谢中方去年11月重启中美禁毒合作,希望恢复“快速遣返”通道并共享新精神活性物质清单,王毅则提出“双向奔赴”:美方在撤销对中国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制裁、停止起诉中国民企方面展现诚意,中方将同步扩大列管品种,两国外交团队将在两周内举行视频工作会议。

后续机制:从“气球事件”阴影中走出
通话最后,双方同意启动“三轨”并行:  
- 外交轨——两国外交部分管副外长级亚太事务磋商7月初在日内瓦举行;
 - 经济轨——财政部副部长级工作组8月前完成第一次面对面会议;
 - 军事轨——重启战区领导通话,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与美印太司令部拟于9月举行危机沟通演练。
双方还敲定6月下旬在华盛顿举行“中美海上安全磋商机制”年度会议,重点讨论南海规则与西太平洋相遇准则。 
国际反应与专家解读
通话结束后,白宫国安会发言人迅速表态,称“保持高层沟通渠道本身就是成果”,欧盟对外行动署发言人认为,中美“哪怕在最敏感议题上恢复对话,对全球稳定都是利好消息”。
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指出,鲁比奥作为共和党内的“鹰派代表人物”,上任伊始即与中方“对表”,显示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“竞争不对撞”的总体基调得以延续;而中方在通话中既划出红线,又给出合作清单,体现了“以斗争促合作”的战术灵活。
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(CSIS)中国项目主任白明(Jude Blanchette)则认为,通话90分钟“不算长,但议题密度极高”,说明双方都在为可能的元首会晤“清障铺路”,他提醒,关键要看后续“三轨”能否落地,“哪怕只有一条轨跑通,也能防止中美关系再次自由落体”。
一次通话无法解决结构性矛盾,却能为两大经济体安装“护栏”,王毅与鲁比奥的90分钟对话,既是对“气球事件”后中断机制的“重启键”,也是为下一阶段中美互动设定“红绿灯”,在全球经济蹒跚、地缘冲突频发的当下,世界需要的不仅是中美“各说各话”,而是“各让一步”的务实行动,下一步,且看“三轨”列车能否准点发车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