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“蛋”疼新高:日本鸡蛋价格距历史峰值仅一步之遥》
“连煎蛋都要变成奢侈品了!”——10月27日,东京一家连锁蛋包饭老板看着最新进货单苦笑,JA全农鸡蛋公司当天公布的批发价显示,东京地区中号鸡蛋已涨至每公斤325日元(约合人民币15元),距离2023年春季“鸡蛋荒”创下的历史最高值350日元仅差7%,日本媒体惊呼:国民食材正加速“高级化”。
本轮涨价的推手是“三重暴击”。
第一重,饲料成本飙升,俄乌冲突叠加日元贬值,玉米、豆粕进口价两年内上涨约40%,直接推高养殖成本。
第二重,夏季极端高温,7—8月全国持续35℃以上天气,蛋鸡采食量下降、产蛋率下滑10%—15%,部分农场日捡蛋量跌破七成。
第三重,禽流感阴影未散,虽然今年扑杀规模小于去年,但2月以来的零星疫情仍导致约300万只蛋鸡被紧急处置,相当于全国存栏量的2.5%,供应链始终紧绷。

零售端感受更为直观,在东京都世田谷区一家超市,10颗装L号鸡蛋标价已升至398日元,较去年同期贵出120日元;部分便利店干脆把“溏卤蛋”从饭团配菜中下架,连锁烘焙企业“山崎面包”宣布12月起上调含蛋产品售价5%—8%,这是继4月后年内第二次调价,餐饮端则掀起“减蛋潮”——大阪一家老牌松饼店把招牌舒芙里的鸡蛋用量从3枚减到2枚,老板无奈地说:“再涨下去,就只能卖‘蛋白味’了。”
消费者开始寻找替代品,超市豆奶销量同比增20%,豆腐、鸡胸肉也被打上“平价蛋白”标签;社交平台上,“无蛋蛋糕”“鹰嘴豆炒蛋”教程点击量暴涨,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估算,若批发价突破350日元,家庭年度食品支出将额外增加6000亿日元,可能把通胀率再推高0.3个百分点。

政府层面已紧急出手,农林水产省10月底启动第三轮“鸡蛋进口配额”,零关税追加进口5万吨,并简化墨西哥、泰国等新来源的检疫程序;同时向养殖户发放每吨饲料1万日元的补贴,鼓励冬季补栏,但业内指出,蛋鸡从雏鸡到产蛋需5—6个月,短期缺口难以填补,价格高位大概率延续到明年春季。
对于普通日本家庭而言,“鸡蛋自由”正在远去,东京大学农业经济学教授山口信一提醒,本轮涨价不仅是短期供给冲击,更折射出日本畜牧业对外依赖度高、能源与粮食安全叠加脆弱的现实。“当一枚鸡蛋都要看国际局势脸色时,重建本土饲料作物产业链、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,已不再是选择题,而是生存题。”

深夜的东京,最后一班地铁驶过,便利店关东煮的汤汁里仍漂着那枚半切卤蛋,它不再只是深夜慰藉,更像一面镜子,映出全球通胀、气候危机与地缘冲突如何在一枚小小蛋壳上敲出裂缝——而这条裂缝,最终将由每一个早餐桌上的荷包蛋来买单。
